印度宗教

本頁面所適用的版本可能已經過時,最後更新於2.7
(重新導向自Jain

印度宗教(英文:Indian religions),又稱為達摩宗教(英文:Dharmic religions),是東方宗教的一個分支。

隨著道教在2.8版本的引入,這些宗教在保留原有聯繫的情況下增加了與道教的互動,構成了東方宗教的一部分。

達摩宗教都起源於印度,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他們分別擁有不同風格的特色,這取決於你選擇的宗教。印度教側重於軍事,佛教側重於科技,耆那教側重於穩定。

非游牧制統治者信仰達摩宗教要求啟用 Rajas of India.png 印度羅闍

共同特點

儘管歷史上確實發生過衝突(特別是耆那教被印度教擊潰),但在遊戲中,三種宗教互相之間都相對寬容,在其他印度宗教的省份沒有增加反叛的風險,只受到與其他印度宗教統治者的輕微的關係懲罰。同樣,沒有任何一種宗教有異端,相反,每種宗教的不同教派和平共處,但會受到5點關係懲罰。印度宗教沒有正式的宗教領袖,儘管他們都有五個聖地。沒有大聖戰。印度宗教的信徒沒有允許使用女性統治者的修正。

這些宗教的追隨者一生可以有一次通過決議花費一些威望轉變為其他印度宗教的機會。這使得家族成員能夠轉變為當前最適合他們的宗教。例如,一位家族的建立者可能信仰印度教以獲得其軍事加成,而繼承人可能信仰耆那教以和平地治理領地。你必須控制一個信仰此宗教的省份來皈依。有 Zealous.png 特質的角色不能轉變信仰。

印度宗教有一個征服宣戰理由,用於其他印度宗教角色持有的法理王國。目標必須是相同文化組,而且會花費500虔誠(善業或純淨)。這個CB一生只能使用一次,所以在使用它之前一定要確定你能贏得勝利。

啟用 DLC icon Monks and Mystics.png 修道士與密契者,每種達摩宗教有自己的修會,並且也可以加入惡魔崇拜者(惡神哥利教派)。

統治者可以建立騎士團,如果控制了自己宗教的所有聖地,或者在1100年後更容易建立。如果印度的主要城市(摩呼陀耶補羅, 朱羅曼荼羅, 摩尼耶補羅, 那婆薩利迦, 羯磔迦, 羅叉摩那伐底, 摩揭陀, 善補羅, 摩若契吒, 果阿, 毗闍耶婆陀, 末羅浮摩, 帝利城, 鄔闍衍那, 提部羅, 阿闍耶迷盧, 曲女城, 拉合爾, 德里, 木爾坦)中有五個被非達摩宗教的統治者持有,三個騎士團會全部激活。

所有東方宗教都可以同苯教及尊日神教通婚。

所有印度宗教允許一位封建統治者宣稱他們自己是轉輪聖王,如果控制了整個印度地區

繼承

耆那教和佛教(沒有印度教)可以 Designate heir.png 指定一位子女作為繼承人,無視年齡長幼。但是,這個選擇不能逾越性別法:一位採用男性優先繼承法的統治者如果有一位符合資格的兒子,則不能指定女兒為繼承人。

封建統治者通常限於選舉均分繼承法均分繼承法長子繼承法幼子繼承法。特別是,他們永遠不能使用年長者繼承法,並且啟用 DLC icon Conclave.png 御前會議以及通過完全內閣權力時僅能轉變為選舉君主制

這些限制迫使大部分低科技領地使用均分繼承法。但是,玩家擁有AI不考慮的幾個選項:

  • 啟用 DLC icon Conclave.png 御前會議的玩家可以自願啟用完全內閣權力以實行君主選舉中選舉君主制。
  • 未啟用御前會議的玩家可以在能夠使用長子繼承法前先啟用幼子繼承法。如果宗教支持指定繼承人,幼子繼承法等同於長子繼承法,只要統治者有子女。
  • 在愛爾蘭大隊接受教育(凱爾特文化組)將允許啟用凱爾特選任法,代價是放棄戰象和征服CB

和大多數基督徒一樣,印度宗教信徒可以通過要求宣誓或者授予神殿來剝奪角色的繼承權。

種姓系統

印度宗教信徒被分為三個種姓,在遊戲中以以下特性為標誌:

  • Brahmin.png 婆羅門,神職人員。+0.5 每月善業。
  • Kshatriya.png 剎帝利,貴族與士兵。+0.5 每月威望。
  • Vaishya.png 吠舍,工匠與商人。+0.03 每月財富。

(第四種種姓首陀羅(奴隸/僕人)在遊戲中不顯示)種姓分別對應於宗教(寺廟)、封建(城堡)和城市地產。印度教徒應授予角色其種姓所對應的地產。角色只能在其所屬種姓內結婚。子女將與父母同屬一個種姓,而當父母來自不同種姓時,其子女的種姓將跟隨父母所持有的種姓中較低下的一方。

印度教對持有不符合其種姓相應地產的角色有-30的好感修正(統治者種姓錯誤),對與不同種姓的人結婚的角色也有-30的好感修正。皈依印度教的非印度教教徒被認為是無種姓的賤民,印度教教徒將對他們有-15的關係修正。印度教人物必須是剎帝利種姓,才能有資格成為指揮官。

一個決議允許部落/封建印度教徒成為剎帝利,花費大量金幣(如果學識大於等於15則減半)和威望(如果是吠舍或無種姓)或者200善業(如果是婆羅門)。印度教貴人有一個相似的決議成為吠舍。也有可能通過勾引一個想要的種姓的女人並且合法化孩子來改變家族的種姓。

印度次大陸的佛教徒和耆那教徒也擁有種姓,但沒有像印度教徒一樣的限制,對於種姓錯誤的人也沒有關係懲罰。不過,他們也能得到種姓特質本身給予的修正獎勵。皈依非印度宗教的人會失去他們的種姓特質。

特點

Hindu.png 印度教

印度教聖地

印度教,起源於早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信仰,是當代印度的主要宗教。

不像其他兩種宗教,印度教的宗教信仰沒有統一的定義,沒有統一的哲學、神靈,甚至沒有界定是否是印度教徒的標準。最一致和重要的區別是它嚴格遵守種姓制度,把印度教的祭司(婆羅門)放在首位,接著是世俗的統治者、商人、平民,最後是賤民(字面意思是「無種姓」)。

歷史上,將婆羅門置於社會階層的頂端(與士兵/軍事統治者的種姓不同),對印度次大陸的安定起了作用。在更古老的時代,印度次大陸的暴力要嚴重得多,印度次大陸上因為帝國和奴隸發生了無休止的戰爭。婆羅門通過分割世俗統治者的權力和廢除奴隸制,使印度的中世紀相對於前幾個世紀更加和平(儘管仍然相當血腥)。

遊戲中,統治的種姓的一切意圖實際是更高的階層,它也仍是三類印度宗教中最好戰的一種。它可以無限制地使用聖戰CB,適用於所有非印度宗教的信徒。印度教部隊的士氣額外多30%,使得他們的部隊比其他信仰的部隊更耐久,並且印度教也可以劫掠,類似於原始宗教。但是,印度教徒不能像其他印度宗教一樣指定主要繼承人;和佛教、耆那教相似,他們限於均分繼承法,幼子繼承法和長子繼承法。

總的來說,印度教徒提供了一種非常好戰的遊戲風格,就像異教徒一樣。如果你打算在印度以外的地方發動戰爭,那就皈依吧。

特點:

  • 最好戰的達摩宗教。
    • 無限制使用聖戰CB。
    • 單位+0.3士氣。
    • 可以劫掠;洗劫非印度教神殿將增加宗教權威。
  • 可以選擇一位守護神:
    • 濕婆 +1 軍事,-1 外交
    • 毗濕奴 +1 外交,-1 軍事
    • 梵天 +1 密謀,-1 管理
    • 迦梨時母 +1 軍事,-1 學識
    • 象頭神伽內什 +1 學識,-1 密謀
    • 恆河女神 +1 管理,-1 軍事
    • 選擇迦梨時母使得你能夠舉行時母法會而不是排燈節。(另外,首都位於法理旁伽羅帝國內也解鎖時母法會)。
  • 對那些所屬種姓與持有頭銜不相應的角色,或者與錯誤種姓結婚的角色有好感懲罰。
  • 四個支派,相互間-5好感:
    • Smartist hindu.png 傳承派 +0.5 每月善業
    • Shaktist hindu.png 性力派 +20% 生育能力
    • Shaivist hindu.png 濕婆派 +0.5 每月威望
    • Vaishnavist hindu.png 毗濕奴派 +5 封臣好感
  • 種姓制度限制了工作機會。
    • 印度教統治者可能必須邀請合適種姓的角色以獲得足夠多的指揮官,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城堡持有者作為封臣(或者持有者是女性)。類似的,它們必須與被授予者的種姓相匹配。這使得授予兒子領地更成問題。
    • 印度教統治者不能授予兒子神殿來剝奪其繼承權,除非這個兒子屬於 Brahmin.png 種姓。
    • 印度教 DLC icon Reaper's Due.png 宮廷醫師必須是婆羅門。
    • 皈依的外國人被視作賤民,使得他們不能被授予實地頭銜或者和其他有種姓角色結婚。
    • 印度教貴人也受到好感懲罰,如果他們的頭銜和種姓不相應。
  • 聖地:
    • 波羅奈:根據印度教神話,波羅奈是濕婆自己建立的。這裡也是梵天被斬首的頭顱在地上消失的地方。因此,波羅奈被認為是一個極其神聖的地方。
    • 布讓:瑪旁雍措所在地。瑪旁雍措是梵天的意念所造,是純潔的化身。喝了湖水的人死後就會去濕婆的住所,洗淨百輩時間裡的所有罪過。
    • 秣菟羅:秣菟羅被認為是奎師那誕生之地。
    • 鄔闍衍那:寺廟Mahakaleshwar Jyotirlinga所在地,這是供奉濕婆的最神聖的聖地之一。
    • 墮羅迦:墮羅迦是奎師那居住的聖城,有16,108座宮殿為他的16,108位妻子所建。奎師那離開這個世界時,這座富裕的城市消失在大海里。第二座城市也稱作墮羅迦,在海岸邊替代它成為朝覲的重要地點。
      • 波羅奈,布讓,秣菟羅,鄔闍衍那是重要的 Horse Lords.png Jade Dragon.png 絲綢之路省份。

Buddhist.png 佛教

佛教聖地

佛教是從公元前6世紀的佛陀喬答摩·悉達多的教導發展而來的。

因果報應是佛教的核心概念。它是人們通過自身的行為在自己和其他造物(無論是這樣還是那樣)之間招致的「業」,來決定他們將來會經歷的事以及經過生死輪迴後的去向。在死後,靈魂在六道輪迴的其他地方轉世,無論是作為地球上的人或動物,還是在許多天堂或地獄中的一個,都將根據他們所積累的「業」來決定。即使是出生,一個人也會與父母產生一種業力關係,人們通過為父母支付喪葬費來償還業報,並生育自己的孩子開始新的輪迴。

佛教的中心教義是四諦,八正道。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告訴我們,人世間一切皆苦,修行能達到寂滅解脫。八正道教導信徒如何獲得精神上的啟迪,並從世俗的欲望中解脫出來(這些欲望產生的業力將人們束縛在生死輪迴上)。佛教教導信徒,通過承認所有這些「業」的束縛,讓他們完全脫離世俗的束縛,從而脫離輪迴,逃離苦難。

嚴格地說,征服自然領土、發動戰爭和以黃金和土地來衡量個人地位的行為都屬於違反佛教教義的行為,儘管對於實際的統治者來說顯然不是沒有歷史先例,但他們至少名義上遵循了佛教的教義。

佛教可視為印度教和耆那教的混合。和耆那教一樣,佛教統治者可以指定他們的任何合法子女為主要繼承人,並且沒有短暫統治的關係懲罰。他們沒有耆那教擁有的封臣關係和直轄領地的加成,但對暴力行為也沒有那麼嚴格的限制(佛教徒可以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與對手決鬥、獵殺老虎等),他們的軍隊沒有印度教的士氣獎勵,但佛教統治者比印度教的統治者更容易解決繼任危機。

總的來說,佛教是控制玩家遺產的最佳宗教。

特點:

  • +4 學識
  • 如果結合吐蕃文化,允許僧侶封建制,可以無懲罰持有神殿以及在城堡中建造貢巴寺院
  • 有限的宗教戰爭:
    • 可以對異教徒發動伯爵領征服戰爭。由於佛教伯爵領征服是附庸目標而不是篡奪頭銜,它們可以用來捕獲異教宣稱者或繼承人,讓他們很有用。
    • 可以對異教徒發動公國級別的聖戰,但要花費250善業。
  • 中等的穩定加成:
    • 沒有短暫統治懲罰(僅對佛教封臣)。
    • 女性統治者無懲罰。
    • 可以指定一位子女作為主要繼承人。
  • 移除負面特質的野心
  • 三個分支:大乘佛教金剛乘佛教上座部佛教
    • Mahayana buddhist.png 大乘佛教 +5 封臣好感
    • Theravada buddhist.png 小乘佛教 +1 學識(在佛教+4學識的基礎上)
    • Vajrayana buddhist.png 金剛乘佛教 +1 健康
  • 聖地:
    • 波羅奈:佛陀被認為是在公元前528年左右於此建立了佛教。
    • 嵐毗尼:根據佛教傳說,嵐毗尼是女王摩訶摩耶在公元前563年生下佛陀的地方。
    • 伽耶:傳說中佛陀悟道之地,佛教最重要的聖地。
    • 提婆耆厘:阿旃陀石窟所在地,擁有近30處石刻佛窟遺址和佛教藝術精品。
    • 梵衍那:巴米揚大佛所在地。於2001年3月被塔利班炸毀。
  • 除了苯教和尊日神教外,還可以與馬茲達教,道教,聶斯脫里派及長生天通婚

Jain.png 耆那教

耆那教聖地

耆那教是一種古老的和平主義宗教。耆那教徒相信他們的宗教是永遠存在的,沒有起源和終點。它偶爾會被人類遺忘,通過眾祖師(Tirthanankara,字面意思是「渡口創造者」,他在重生和輪迴的海洋中建造了一座渡口)。白史婆(6-7世紀),第二十三代祖師,現在被認為是耆那教的最早領袖的史實人物。

「業」的概念源自耆那教,他們認為這是靈魂的污染。耆那教修行的目的是進一步提純和淨化一個人的靈魂,與欲望和世俗的業力相對抗。耆那教的核心概念是非一端論(Anēkāntavāda),相信觀的多樣性,這種衝突的核心是誤解和溝通不暢的結果,而不是人類固有的邪惡。耆那教徒被教導要把任何陳述的真偽看作是一個複雜的、多方面的可能性,這個這建立在一個人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相比較的基礎上。他們被教導要避免絕對化,因為這會導致教條主義和偏狹。(在一款以宗教教條戰爭命名的遊戲中顯得突兀,也是為什麼耆那教徒沒有任何類型的聖戰CB的原因)

耆那教的正統信徒奉行不害(Ahimsa),這是一種禁止以任何理由使用暴力,甚至保護動物的和平主義準則,除非是為了自衛或保護他人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暴力。這延伸到飲食方面;耆那教徒被認為是素食主義者,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能吃根類蔬菜(如土豆或洋蔥),因為連根拔起這些蔬菜會傷害土壤的生命。

與這些準則相比,遊戲給了耆那教統治者極大的靈活性。(歷史上的統治者和軍隊至少是名義上的耆那教信徒,儘管他們並不特別信奉非暴力。) +15封臣好感給耆那教徒帶來了長久而穩定的領地,無論帝國有多旁大。如果你有一個龐大而不穩定的帝國,那就皈依吧。

特點:

  • 提升穩定:
    • +3 直轄領地上限
    • +15 封臣好感
    • 可以從子女中指定主要繼承人
    • 沒有短暫的統治懲罰(只對耆那教封臣)
  • 非暴力期望:
    • 強力限制宣戰理由!沒有聖戰,沒有邊界爭端;宣稱戰爭(包括外交總管偽造的宣稱),印度征服戰爭和偉大征服可用,朝貢戰爭也可用。
    • 不能狩獵老虎
    • 沒有狩獵生活重心
    • 在做出某些事件選擇時失去純淨(虔誠)
    • 處於和平時+1每月虔誠
  • 兩個支派:
    • Digambara jain.png 天衣派 +1健康
    • Svetambara jain.png 白衣派 +5封臣好感
  • 聖地:
    • 喬荼婆荼:The Kesariyaji Tirth (the "Main Temple") 所在地,用於供奉第一位耆那教祖師,Rishabhadeva。
    • 布讓:Ashtapada山(岡仁波齊)是第一位耆那祖師,Rishabhadeva,獲得涅槃(解脫)的地方。
    • 羅奢羅波:屍佉羅時所在地,二十四位祖師中的二十位以及眾多僧人於此獲得了涅槃。
    • 室利浪伽缽多那:室羅伐拿白澤的白色池塘所在地。室羅伐拿白澤的巴霍巴利王雕像,是耆那教重要的朝覲地。據說旃陀羅笈多 孔雀成為耆那教徒並且過著苦修的生活,於公元前298年在這裡逝世。
    • 菩彌伽:吉爾納爾山所在地。Neminath,第二十二代祖師,在看見他的婚禮上屠殺動物作為食物的行為後成為苦行者。他放棄了所有的世俗享樂,來到吉爾納爾山,在那裡他獲得涅槃。

概述

除非你的領地位於印度西部(在那裡你將對抗穆斯林),在印度發動戰爭主要是通過宣稱。因為宗教衝突相對較少,印度東部地區是 DLC icon Charlemagne.png 769開局一個理想的地點,就連愛爾蘭和歐洲許多地方也在經歷原始宗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衝突,以及交戰部落之間的衝突。迦摩縷波王國控制著數個位於絲綢之路上的省份,使其成為一個有趣的開局。

印度本身是一個相對貧窮的次大陸;寺廟和城堡相比城市更易被找到。但是,考慮到這裡的神職人員的行為像任何其他的封臣(不像天主教神職人員),相比同規模的天主教領地,一個相對較小的領地仍然難以擊破哦。印度教劫掠者可以削弱鄰居,同時使自己富裕。

S如果一位信奉印度宗教的封建統治者控制了整個印度地區,他們可以宣稱自己是轉輪聖王,一位皇帝(聖王),被認為是一位理想的世界統治者,以道德和仁慈統治整個世界。通過成為轉輪聖王,所有印度王國將屬於一個法理帝國,允許皇帝通過增加法理修正來增加徵召兵。

版本2.8後,青藏高原的引入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擁有新的劫掠文化(所有吐蕃文化,尼波羅)和宗教(苯教)以互動。Jade Dragon.png 碧玉之龍DLC也引入了中國及其代理領地——西域都護府——可以影響許多因素,包括絲綢之路的利潤率以及進攻的可能性。此外,蒙古現在進攻印度可能更容易。